,減少彎管和閥門
,盡量加大閥門開度等。
降低泵入口工質介質溫度(當輸送工質接近飽和溫度時)
。
以上措施可根據(jù)泵的選型
、選材和泵的使用現(xiàn)場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
,適當加以應用
。
五、汽蝕余量與吸程
泵在工作時液體在葉輪的進口處因一定真空壓力下會產生汽體
,汽化的氣泡在液體質點的撞擊運動下
,對葉輪等金屬表面產生剝蝕,從而破壞葉輪等金屬
,此時真空壓力叫汽化壓力
,汽蝕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處單位重量液體所具有的超過汽化壓力的富余能量,單位用米標注
,用(NPSH)r
。
吸程即為必需汽蝕余量&Deltah:即泵允許吸液體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許的安裝高度
,單位用米
。吸程=標準大氣壓(10.33米)-汽蝕余量-安全量(0.5米) 標準大氣壓能壓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氣蝕余量為4.0米
,求吸程&Deltah
解:&Deltah=10.33-4.0-0.5=5.83米
各自計量單位及表示字母
?
汽蝕余量指泵入口處液體所具有的總水頭與液體汽化時的壓力頭之差,單位用米(水柱)標注
,用(NPSH)表示
,具體分為如下幾類:
NPSHa&mdash&mdash裝置汽蝕余量又叫有效汽蝕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蝕
;
NPSHr&mdash&mdash泵汽蝕余量
,又叫必需的汽蝕余量或泵進口動壓降,越小抗汽蝕性能越好
;
NPSHc&mdash&mdash臨界汽蝕余量
,是指對應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蝕余量;
[NPSH]&mdash&mdash許用汽蝕余量
,是確定泵使用條件用的汽蝕余量
,通常取 [NPSH]=(1.1~1.5)NPSHc。